1956年,前蘇聯專家別赫金援建中國,在成都一家電子廠工作,結識了不少工友。如今,他的兒子小別赫金通過翻譯趙艷慧向成都商報求助,希望替1996年去世的父親尋找老工友。昨日,第一位老工友寧流佐已現身,此事經成都商報報道後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註。
  很快,第二位工友也找到了,他是93歲的老人熊伯倫。
  市民致電:
  照片里坐別赫金旁邊的是我外公
  昨日,67歲的成都退休教師黃興洲打來電話,稱自己是學俄語的,如果小別赫金來成都,他要召集老同學們給他當導游兼翻譯,帶他游覽成都。
  更讓人驚喜的是,昨日下午5時許,市民邱先生聯繫成都商報,“我外公就是集體照第一排左邊第二個人,緊挨著別赫金,現在都93歲了,身體還挺硬朗。”他介紹,看了報紙後他就發現,外公也在照片里。印象中,外公家裡也有類似的老照片,於是立即給母親和舅舅打電話求證。兩位長輩證實,外公當年的確是在一家電子廠工作,當時的確有前蘇聯專家援建,一切都對上了。
  昨晚8時許,成都商報記者在位於龍泉驛區的成都市第二社會福利院見到了這位老人,熊伯倫。出生於1921年的熊伯倫已是93歲高齡,身體和精神還不錯,思路也很清晰。“前蘇聯專家?記得!”隔了半個多世紀,老人家記不清別赫金的名字了,不過一看到照片,記憶的閥門就打開了。
  老人回憶:
  別赫金回國前 他和同事曾為其送行
  老人回憶,那時他才30幾歲,是廠里鉗工二組的組長,組裡的不少年輕人都曾到前蘇聯培訓過,就是跟著別赫金當學徒。1956年,別赫金作為援建專家來到成都,語言不通的他們通過翻譯,在工作和技術上做了很多交流。
  有一個場景熊伯倫記得特別清楚,他帶別赫金參觀庫房,看了當時製作的一些模具。別赫金很佩服,衝著熊伯倫豎起了大拇指,後來還問他是否願意到前蘇聯工作,但被他婉拒了。別赫金曾送他一把工具,說是自己製作的。在別赫金回國之前,熊伯倫和其他同事一起請他吃了一頓川菜,就在那個餐廳里,拍下了這張合照。作為組長,他就坐在別赫金的右側。“離開的時候,他特別戀戀不捨”,熊伯倫稱。
  得知別赫金已去世,兒子小別赫金希望替父親找到當年的老工友,老人十分感懷。
  成都商報記者 張漫 攝影報道  (原標題:“合照時,我就坐在他旁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ypyfvcdwds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